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政治与行政学院教师佟德志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改革先锋篇”之“改革先锋”胡福明的先进事迹。
“万人计划”国家教学名师
国家级人才称号获得者
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政治与行政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佟德志教授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胡福明
胡福明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起草人。1978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对于重新确立起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历史进程。
胡福明生于1935年7月,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学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胡福明一生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1957年反右运动中有教授声称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胡福明坚定的站出来,指出了该教授的错误,并和同学一起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进行了驳斥。
在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让胡福明的思想出现了转折,彼时正逢三年困难时期。冬季缺乏蔬菜供给,全班只能到四季青人民公社剥烂白菜帮子,采树叶吃。一些同学的脸上和脚上都出现了浮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胡福明逐渐开始对“凡是谁谁的话都是正确的”这种论调产生了反思的意识。毕业后,胡福明到南京大学的工作经历使他萌发了写篇东西的想法。在这期间,胡福明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对文革的反思更是让他感到“文革”这样的搞法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不得人心的。
1977年2月7日,两报一刊联合发表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胡福明注意到文中有两句话:“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反复考虑了一个多月后,胡福明决心撰写批判“两个凡是”的文章,并且决定单独撰写,不跟他人商量,免得连累别人。7月上旬,胡福明的妻子张丽华查出肿瘤,在江苏人民医院住院,准备手术。白天女儿和儿子轮流陪护,晚上胡福明陪护。他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大堆原著分批带到医院,晚上就在病房走廊的灯光下查阅,做笔记,查出40多条相关的伟人语录。下半夜他就把两三张凳子拼在一起睡一会儿,醒了再继续写。直到一周后,张丽华出院。8000字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几经修改后成文。为了安全,文章的主要论点都引用经典著作原文。第一部分谈“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是毛泽东的语录。第二部分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理论。第三部分批判林彪的“句句是真理”,特别是“巅峰论”和“天才论”。几经波折,几番修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终于于1978 年5 月11 日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一经发表即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胡福明以共产党员的巨大勇气和知识分子的强烈担当,勇开思想先河,勇立时代潮头,全力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
2013年,胡福明荣获首届“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2019年9月,他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2020年10月18日,他荣获南京大学哲学系“最高贡献奖”。胡福明一生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的学术精神和态度影响了当代无数青年。他说,学哲学的人一定要做到上懂天文,下通地理,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练好笔杆子和嘴巴子,要有敏锐的思想洞察力。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要真信、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