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李楹副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时代楷模篇”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的先进事迹。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李楹副教授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作为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和战略导弹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仿佛将“惊涛骇浪”的功勋“深潜”在了人生的大海之中。他曾说,从一开始参与研制核潜艇,我就知道这将是一辈子的事业。
黄旭华,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先后担任我国核潜艇工程第一代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了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的一个小镇,小学毕业时,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黄旭华在炮火和动荡中走过了他的少年和青年。“想轰炸就轰炸,因为我们国家太弱了!我要学航空、学造船,我要科学救国!”海边出生的黄旭华,以造船系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学术成长由此起步。1958年,中国启动核潜艇研制工程,黄旭华被秘密召至北京参加核潜艇研制工作。从此,他在家人眼中“失联”了。彼时,面对苏联的技术封锁,毛泽东誓言:“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听了这句话,黄旭华更坚定了自己献身核潜艇事业的人生走向。
“那时候严格地说是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条件的。我们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大部分人没出过国,都是‘土包子’。”一没有核潜艇的相关知识和参考资料,二没有足够的科研水平,三没有硬件条件,摆在黄旭华和同事们面前的情况十分棘手。没有条件也要干!怎么办?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就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白天黑夜加班加点;没有计算机,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日日夜夜、月月年年,算出了首艘核潜艇几万个数据……正是靠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黄旭华和同事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发射装置等技术。
时针转动,我国迎来核潜艇首次深潜试验。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黄旭华亲自上艇参与试验,他说道:“所有的设备材料没有一个是进口的,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开展极限深潜试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我总担心还有哪些疏忽的地方。为了稳定大家情绪,我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10米、100米、200米……核潜艇不断向极限深度下潜。海水挤压着艇体,舱内不时发出“咔嗒、咔嗒”的巨大声响,每一秒都惊心动魄。黄旭华全程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记录和测量着各种数据。最终,核潜艇稳稳地潜到了极限深度。当核潜艇浮出水面时,现场的人群沸腾了。此时,黄旭华终于藏不住激动的心情,欣然题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正是凭着这样的奉献青春和奉献终身的精神,黄旭华和团队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就实现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中国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自古忠孝难两全,黄旭华用一生诠释了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为了工作上的保密,黄旭华像核潜艇一样,整整“深潜”了30年没有回家。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说,当祖国需要我把血一次流光,我就一次流光;当祖国需要我一滴一滴流血的时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做一辈子的“无名英雄”,黄旭华心甘情愿。
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黄旭华“共和国勋章”。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荣获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