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史话英模赞·天津师范大学┃教师领读学党史】共和国脊梁篇(十三)周立群领诵: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2021-05-09 20:45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数学科学学院教师周立群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共和国脊梁篇”之华罗庚院士的感人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周立群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华罗庚,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他一生致力于发展数学教育,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顶尖人才;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金坛一个贫寒的家庭,初中毕业后,他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家贫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后来他又不幸身患伤寒致使左腿残疾,但他身残志坚,刻苦自学,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6年出版的《学艺》第7卷,发表了苏家驹《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一文。此文发表后,已被熊庆来看出破绽,但未来得及撰文批驳,却被19岁的青年华罗庚发现,并给学艺杂志社写信指出错误。《学艺》于1929年5月出版的9卷登出简短声明,指出了苏文错误并向华罗庚表示感谢。

1930年12月,华罗庚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一文在《科学》15卷2期发表。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从《科学》上发现了华罗庚的名字,随即到处打听是哪个大学的教授,大家都说不知道。碰巧数学系有位教员名叫唐培经,知道华罗庚乃为一自学青年。熊庆来了解到他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毅然打破常规托唐培经邀其至清华大学工作。唐培经拿着华罗庚的照片,到北京前门火车站去接由金坛北上的华罗庚。这位年仅21岁的青年,就这样拖着残腿、柱着拐杖于1931年走进清华园。起初,他在数学系当助理员,经管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读完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两年后,又破格担任助教,继升任讲师,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1938年归国后,年仅28岁即任西南联大教授,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

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到了香港,他写了一封告中国留美同学的公开信。他在这封长达万言的信中,情真意切地动员爱国的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投入祖国的怀抱,尽一份力。他真诚地呼唤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50年3月,华罗庚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了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华罗庚精心提携青年才俊,发现、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为了祖国科学事业的进步,他不顾个人名利,不遗余力地培养了一批顶尖人才,如陈景润、王元、陆启铿、万哲先、潘承洞、龚升等。华罗庚说:“人有两个肩膀,我要让双肩都发挥作用。一肩挑起‘送货上门’的担子,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送到工农群众中去;一肩当作‘人梯’,让年轻一代搭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一层山峰,然后让青年们放下绳子,拉我上去再做人梯。”这番话也是他作为优秀教育家最真实的写照。

华罗庚写的课外读物曾是中学生们打开数学殿堂的神奇钥匙,他自学成才的故事则鼓舞了无数有志青年勇攀科学高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到处都留有他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的艰辛足迹。这位“人民的数学家”,把自己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中,为祖国科学事业的进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