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史话英模赞·天津师范大学┃教师领读学党史】时代楷模篇(十四)林靖领诵:敢向绝壁要“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2021-06-13 19:1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新闻传播学院教师林靖副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时代楷模篇”之“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的先进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新闻传播学院林靖副教授

敢向绝壁要“天路”的当代“愚公”——毛相林

壁立千仞,群山合围。一条路,蜿蜒曲折如苍龙,一头扎入谷底村庄,一头通向群山之巅。这是下庄村的出山公路。而带头修路的,正是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当地人称他当代“愚公”。

毛相林,男,中共党员,1959年1月生,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下庄村位于巫山县小三峡的深处,整个村子被“锁”在由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巨大“天坑”之中,如坐井底。连接外界的唯一一条“路”,是一条“108道拐”的古道。村民们去巫山县城,要经由逼仄的古道翻越悬崖,一来一回至少4天。闭塞的交通束缚了人们挣脱贫困和封闭的双手,阻挡着全村通向文明和富裕的脚步。

1997年,38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毛相林,作出惊人决定——修公路。毛相林说:“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缺乏劳动力,毛相林就号召在家劳力全都上工地,还给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写劝回信;没有资金,他带头卖猪卖粮,四方借款筹措……山一样的艰难,终难敌山一样的意志。1997年冬,毛相林带领村民在“鱼儿溪”畔正式动工修路,但修路远比想象的难,村民们个个腰系长绳,趴在箩筐里,吊在几百米的悬崖峭壁上打炮眼,炸出“立足之地”。就像蚂蚁啃骨头一样,毛相林带领着下庄村人,在悬崖上艰难地一寸一寸向前推进。

自修路以来,毛相林身上的担子最重,白天要翻山越岭到各个工地巡查安全,晚上还要在工地上总结安排工作。为了早日修通绝壁,毛相林最长在工地驻扎了3个月没回家。他说,我是修路发起人,最重的活、最危险的活必须带头。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到2004年,整整用了7年时间,毛相林带领村民克服了一个个困难,终于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修通了人们盼望已久与外面世界沟通的连接路、出行路,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毛相林知道,下庄村要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仅靠绝壁上那条2米多宽的机耕道,远远不够。在出山公路修通后,毛相林又带头引路、誓拔穷根,因地制宜,历时15年,带领村民探索培育出柑橘、桃、西瓜三条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移风易俗,提振信心士气,蹚出了一条致富路,让村民们改变了贫困落后的面貌。2020年,下庄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13785元,是修路前的43倍。

坚守偏远山村,坚持苦干实干,毛相林艰苦卓绝、打通绝壁,带头引路、誓拔穷根的平凡壮举,造福了广大村民,传遍了全国各地,树立了脱贫攻坚一线党员干部的光辉榜样。从凿通出山之路、探索脱贫之路、谋划振兴之路,到铺就通向幸福的文明之路,毛相林在一次次“开山凿壁”中,诠释了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2020年11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毛相林“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2月,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