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殿芬同志诵读领学的《菩萨蛮·大柏地》。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党委书记刘殿芬
菩萨蛮·大柏地
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
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
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诗词简介
这首词从大柏地当下雨过天晴、生动如画的景色出发,带领我们回想起了大柏地的激烈战斗。如今激战已经成为过去,只有雨后的墙壁上还残留着当年战斗时的弹洞,铭刻着当年的战斗情景。弹洞虽然不美观,但是在作者眼里,却又营造出了另一番意境。一切物随心喜,“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这些弹洞不仅是当年战斗胜利的见证,如今也用来点缀了我们的河山。从这里看,词的上阕也与词的下阕相互呼应,雨后的美丽风景、战后的弹洞铭记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胸襟,以及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的预感。

历史背景
1929年,井冈山红军主力军第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等的领导下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击。由于身处外地,又遭敌军重兵围追,红四军沿途五次战役都失败了。2月9日,正值除夕夜,红四军刚到瑞金,国民党江西军便尾随而至,毛泽东和朱德同志在观察了大柏地的地形后,在瑞金以北约30公里处的大柏地麻子坳布下长形口袋阵。2月10日,敌人向大柏地前进,在东西两侧正面堵击的二十八团三、四营假装战斗力不支,打一阵、退一阵地撤退到大柏地附近,将敌军引进红四军的口袋阵。11日上午9时许,东、西两侧的伏军绕到敌后夹击,扎住了伏击圈口,红军开始反击。在弹药缺乏、体力疲惫的状况下,战士们用刺刀、用石头和枪托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战斗。在子弹少、无补给、战况逐渐出现僵局的情况下,朱德同志命总预备队出击,各路红军也同时奋勇冲锋,战况最终得以扭转。

经过双方激烈搏斗,敌军第十五旅两个团全部被歼灭,情况转危为安。大柏地战斗是出井冈山以后的首次胜仗,红四军被动的局面得以扭转。大柏地战斗的伟大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尾随追击,为向赣南闽西的进军打开了新的局面。陈毅称之为“红军成立以来最有荣誉的战斗。”

1933年,毛泽东因受左倾冒险主义路线的排斥,被免去了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并被派去地方主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工作,在调研期间他再次来到大柏地,看着眼前的雨后情景和当时留下的弹洞,回想起当年金戈铁马的战况,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