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化学学院教师朱柏林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改革先锋篇”之“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的先进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化学学院副院长朱柏林教授
中国嫦娥之父——欧阳自远
欧阳自远,1935年生于江西吉安,中国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中国陨石学和天体化学领域的开创者,曾推动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指导制定了中国月球探测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被誉为中国的“嫦娥之父”。1952年,欧阳自远高中毕业,正思考选择未来的专业方向。当时国家提出,要建设工业化国家,迫切需要矿产资源和能源,号召年轻学子们“要去唤醒沉睡的高山,让它们献出无尽的宝藏”。欧阳自远被这句话打动,考取了北京地质学院矿产勘探系。1957年,欧阳自远正在读研究生时,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拉开了人类探索空间的帷幕,这极大地震撼了他。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很多铁陨石被当作铁矿石投入小高炉,却怎么也熔不掉。欧阳自远发现,这些石头其实是铁陨石,他非常惊喜,像找到了进入外太空的“金钥匙”。
1978年,美国时任总统卡特,派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访问中国,送给中国一小块月球上采回的石头。欧阳自远幸运地得到了研究它的机会,为此发表了14篇论文。15年后,他正式提出了月球探测的初步设想。2004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第一期绕月探测立项,并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欧阳自远被任命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从1960年到1994年,他用了35年的时间潜心研究;1994年到2003年,用了十年的时间艰苦论证;经历2004年至2007年,三年多的紧张鏖战,最终让“嫦娥一号”成功入轨。截至2019年,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相继成功发射了嫦娥1号、嫦娥2号绕月探测,嫦娥3号和嫦娥4号实施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的落月探测,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探测成果,在一部分领域处于国际领先的成果。欧阳自远说,从1993年到2003年,他逐步论证我国开展月球探测的必要性、可行性、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中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具体设计。因为去不了月球,在月球问题上就没有发言权,就不能维护国家在月球的合法权益。
从钻研地质,到开展地下核试验的艰苦工作,到与月球结缘,再到走向深空,正是拥有一个又一个梦想,欧阳自远的人生总是充实而精彩。由于杰出的科研贡献,欧阳自远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和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等多个奖项。“要做的事还很多,得加紧‘赶路’。”随着年纪增长,欧阳自远也开始有一些身体上的不适,但他仍然坚持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晚上11点睡觉,工作一整天的生活节奏。“人这一辈子,就是要把一件事做好,这样很值得。”如今,四处奔波,仍是欧阳自远生活的常态。当被问及如何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时,欧阳自远说,“不考虑闲事,一心只牵挂探月的梦想”。在他看来,“国家的强大有你的贡献,这就是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