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经济学院教师胡东宁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改革先锋篇”之小岗村18位农民的先进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
经济学院教授胡东宁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小岗村18位农民
成功总是属于勇敢者和开创者。1978年冬,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在“大包干”的生死契约上摁下红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他们18人是改革的先锋,是创新的典范。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粮要钱。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43年前“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的18位庄稼汉,如今只剩下10位,多数已年逾古稀。在那个“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的年代,安徽凤阳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饿怕了的小岗人心里明白,想吃饱饭,必须干天下人之不敢干:分户单干!为了不走漏风声,大家特地选了有前后两进房的严立华家。1978年冬夜,18位庄稼汉托孤求生、立誓为盟,签订“秘密协议”,按下鲜红手印。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极大调动了小岗人的生产积极性。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是前十余年产量的总和。
这如同一股强劲东风,瞬间冲垮了“大呼隆”、“大锅饭”,点燃地火,唤醒了沉睡已久的农村大地。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最终上升为中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中国农村改革的大幕由此被拉开。
“大包干”后,小岗人吃饱肚子不再是问题,可如何实现富裕?小岗人改革再出发。2008年,村民关友江开了全村第一家农家乐“大包干菜馆”。不久,小岗村又开始了另一项改革——土地流转。2016年,严金昌带头在土流网上发布了土地信息,“大包干”带头人再次成为小岗村土地流转第一人。“作为小岗人,尤其是‘大包干’带头人,更要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村民严金昌说。2018年,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
40多年来,小岗村一直在改革开放的路上行进。走过从按下红手印“大包干”到土地确权颁证领到“红本本”,再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改革,一次次为改革探索蹚路,使得这个地处淮河岸边的小村庄,始终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如今的安徽小岗村,茅草屋变成了小楼房,从“包一代”、“包二代”到“包三代”,他们始终在追梦。小岗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缩影。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视察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