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史话英模赞·天津师范大学┃教师领读学党史】时代楷模篇(四)祁小龙领诵: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本色英雄——张富清
2021-06-03 19:36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新闻传播学院教师祁小龙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时代楷模篇”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的先进事迹。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

新闻传播学院祁小龙教授

深藏功名、坚守初心的本色英雄——张富清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张富清的一生,从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在新中国成立前入伍,张富清出生入死、保家卫国,以赫赫战功为中国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复员转业后,他主动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生活,克己奉公、为民造福。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尘封功绩,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

1924年12月,张富清出生在陕西省洋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5年,家里唯一的壮劳力二哥被国民党军抓走当壮丁,当长工的张富清用自己换回二哥。在被关押了近两年后,1948年3月,在瓦子街战役中,被“解放”的张富清没有选择回家,而是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西北野战军某营6连一名战士。换上新军装,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徐徐展开。

战争年代,“枪不离肩,马不离鞍”,战斗一场接一场。突击,成为党员张富清的首选与常态。1948年6月,张富清在壶梯山战役中任突击组长,攻下敌人碉堡1个、击毙敌人2名、缴机枪1挺。7月,他在东马村带突击组6人,扫清敌人外围,占领敌人碉堡,给后续部队打开缺口。11月,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作为突击组的成员,张富清带两名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抠着墙砖缝隙攀上城墙。他第一个跳下4米多的城墙,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张富清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头顶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满脸……顾不得自己,他便又匍匐逼近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撤离。一声巨响,碉堡炸飞。趁着硝烟弥漫,他爬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碉堡炸毁。此后,敌人多次组织反扑,张富清一直坚守,直到部队进城。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真正的共产党员,忠诚从不换岗,也从不变老。1955年1月,张富清退役转业,告别军营,主动选择来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锁住荣誉,尘封战功,为当地发展和群众过上好日子不懈奋斗。他带领大家修路,抓生产,一连几个月不着家。工作挑最苦最难的干,从来不争名争利,为贫困山区默默奉献了一生。1985年1月,张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岗,离休。人离休了,思想却不离休,他坚持学习,几十年如一日。无论何时、何地、何境,张富清都把组织的要求摆在第一位。作为一名有着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精神上追求卓越,物质上毫无所求。

退休后,张富清公私分明,生活节俭。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2018年底,在退役军人信息釆集中,他的事迹才被发现,这段英雄往事重现在人们面前。

2019年6月,张富清被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张富清“共和国勋章”。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生命无华却贡献赫赫,老英雄张富清身上的“强烈反差”,启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是信仰与忠诚,什么是使命与担当。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