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庆红同志诵读领学的《抗美援朝诗三首》。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张庆红
抗美援朝诗三首
叶剑英
一
中朝唇齿最相关,
出国支援冒万难。
妙算戎机先待敌,
突然捷报遍宇寰。
二
铁鸟猖狂阻运输,
我军攻势号星期。
学成狡兔营三窟,
坑道能歼百万师。
三
苦战三年依后勤,
敌机拦阻且投菌。
组成网状交通站,
保证弹粮给我军。
诗词简介
这组诗作于1953年即抗美援朝后期。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穿过“三八线”疯狂北进,并以空军轰炸我国东北边境。1950年10月,党中央审时度势,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经过五次反击战役,迫使美军退回到“三八线”,最终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这组诗首先概述党中央慎重决策出兵参战的经过,以及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的辉煌战果;而后从坑道作战、反绞杀战、反细菌战等方面,讴歌了志愿将士战胜强敌的灵活机动和英勇顽强,客观描述了后勤保障对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重要作用。
历史背景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援助朝鲜人民,保卫国家安全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朝鲜战争分为两个阶段,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一部在开进过程中与分兵冒进的敌军遭遇,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至11月5日停止进攻时,志愿军已经歼敌1.5万余人,迫使敌军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志愿军首战告捷,粉碎了麦克阿瑟“在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企图。但在以美国为首“联合国军”的严密封锁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粮食弹药补给困难,即使志愿军省吃俭用,每次发起攻势作战最多也只能坚持七到八天,志愿军的这种攻势作战被“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称为“礼拜攻势”,即诗中的“我军攻势号星期”。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连续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反攻性质的作战,最终将敌军从鸭绿江边打退到“三八线”南北附近地区,收复了朝鲜北半部领土,并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迫使敌军转入战略防御,接受停战谈判。
“坑道”指的是人民志愿军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整个战线上,筑成了具有20-30公里纵深,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志愿军以此为依托,与敌人进行了灵活多样的攻防作战,取得了战争上的主动地位。
“投菌”意指美军发动的细菌战,自1952年1月28日至3月31日,妄图以此削弱中朝部队的有生力量。中朝人民和军队在揭露敌人进行细菌作战罪行的同时,展开了空前浩大的群众性防疫卫生运动,彻底粉碎了美军的细菌战。
而“网状交通线”代指志愿军建立的“钢铁运输线”。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侵朝美军实施了“空中封锁交通线战役”(亦称“绞杀战”)计划,凭借其“空中优势”不断轰炸朝鲜北部的铁路、公路和桥梁,企图切断中朝军队后方运输补给线。在各军、兵种部队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保证作战物资的补给运输,为志愿军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这一阶段,主要作战形式是阵地战,中朝人民军队依靠坚固的坑道工事阵地,曾先后粉碎了敌军多次局部进攻,并取得了反“绞杀战”和反细菌战的胜利。1953年7月,美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不得不同意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随之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