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史话英模赞·天津师范大学┃教师领读学党史】共和国脊梁篇(十四)刘东辉领诵:情系法治 桃李芬芳——高铭暄
2021-05-10 20:48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法学院教师刘东辉带领大家领诵、领学:“共和国脊梁篇”之“人民教育家”高铭暄的感人事迹。

天津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第一名

法学院教师刘东辉

情系法治桃李芬芳——高铭暄

法治是他的生命,人民是他的挚爱,国家是他的信仰。他就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高铭暄。作为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他全程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刑法的制定。高铭暄作为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材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高铭暄,男,中共党员,1928年5月生于浙江省玉环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954年,对于26岁的高铭暄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当年9月,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刑法的起草工作随之被提上日程。刚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不久的高铭暄被抽调到刑法起草小组,和其他20多人一同负责我国第一部刑法的起草工作。高铭暄说:“我将刑法学视为至爱,须臾也不能离,真正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辉煌的学术人生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亲历并见证了中国刑法的孕育诞生与发展完善。从1954年到1979年,历经25年、38稿,每一稿都凝结着高铭暄的智慧和心血。1979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此后数十年间,无论是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出台,还是对刑法修正案的反复讨论,高铭暄都参与其中,付出心血。

作为“刑法学泰斗”,高铭暄最珍视的还是那三尺讲台。他总说:“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既然选择了教书育人,就矢志不渝。”多年来,高铭暄为学生教授中国刑法、刑事政策与刑事立法、刑法前沿问题等课程。教学之余,他笔耕不辍,共主编7部有关刑法学的教材,著有8部专著,主编或参与著述100多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尤其是他主编的《刑法学》教材荣获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成为刑法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在从事刑法学教材建设的过程中,高铭暄创造性地提出了刑法学教材建设的基本理论。他指出,要编好一部教材,除了贯彻“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资料)和“三性”(科学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的写作要求外,还必须处理好刑法学体系与刑法典体系、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全面论述与重点突出以及编写教材与便利教师使用教材之间的关系。1993年,他主编的《新中国刑法科学简史》出版,填补了新中国刑法学发展史研究的空白。1994年10月,他主编的刑法学巨著《刑法学原理》三卷本全部出版,堪称中国刑法学的扛鼎之作。

如今,耄耋之年的高铭暄已然眉发花白,但他仍然精神矍铄地活跃在教书育人、编书著述的一线。“只要身体可以,我就要继续做工作、提升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在他看来,时代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法律规范不断出台,法律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才能应对新问题、新挑战,不落后于时代。

用法治保障人民的权利,培养法治人才,实现依法治国是他坚守了几十年不变的初心。回顾高铭暄一生的奋斗历程,他将学者的责任和使命铭记于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大步向前。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同年9月25日,高铭暄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