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以诗话史·天津师范大学书记领读学“四史”(十五)张向东:延安,我把你追寻
2020-10-30 11:17  

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张向东同志诵读领学的《延安,我把你追寻》。

微信图片_20201104101819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主任张向东

延安,我把你追寻

祁念曾

像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像茁壮成长的小树,

在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微信图片_20201104101841IMG_259

一排排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却不能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微信图片_20201104101955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024

诗词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祁念曾,1968年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陕西工作,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那里的人民还比较贫困。1991年,作者再次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改革开放使得延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作者在欣喜于延安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意识到在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进程中,延安精神更要发扬光大;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更要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创作了《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053

历史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119

回顾历史,我们依稀看见,在凤凰山、在杨家岭的窑洞里,昏暗煤油灯映照着的,毛泽东那穿着土布衣服的伟岸身影。多少个彻夜不眠,凝结着对中国革命最深刻、最透彻的思考,《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这一篇篇指导中国革命发展的伟大篇章就此诞生。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共产党人获得了坚持真理的勇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与理论上获得了升华。信仰的力量让革命的火种从此燎原中华!

在当时极其残酷的条件下,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生产运动,粉碎了日军的“大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经济封锁,为夺取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158微信图片_20201104102202

s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205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20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而延安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延安精神既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理想,又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英雄气概。我们必须要在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微信图片_20201104102319微信图片_20201104102324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