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化学学院教师王魁副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革命英烈篇”之叶挺烈士的英雄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化学学院副教授王魁
拳拳爱国情,铮铮铁骨义——叶挺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于19世纪国家危难之时的叶挺同志一生为国为民,毛泽东同志讲“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是对叶挺同志牺牲最好的总结。
叶挺,原名叶为询,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省惠阳地区周田村一个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小学读书。1911年,15岁的叶挺在惠州府立中等专业学校读书时,就毅然剪掉辫子,义无反顾地响应孙中山反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武昌起义的鼓舞下,叶挺立志走军事救国的道路,1912年,考入广州黄埔陆军小学。1914年12月,叶挺到湖北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攻读军事知识。1918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刻苦攻读军事课程,积极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的斗争,并广泛研读进步书刊,探讨哲学和社会政治学。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提出“道德根本之基”在于"觉悟",并表述其"振污世,起衰溺"的革命理想。
他学有所成的时间也是他为国奉献的开始。1919年,叶挺参加孙中山领导的粤军,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孙中山命令建国粤军攻打桂系军阀莫荣新,黄皮径战役,叶挺一举击溃了四倍于己的敌人,声名大振。同年十月就任工兵营副营长。1921年,调任孙中山之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炮轰总统府,叶挺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在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8月回国,叶挺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独立团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他率部勇往直前,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起义军总司令。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经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至苏联。由于先后受到李立三、王明的无端指责而决定退出共产党,加入由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陈友仁、宋庆龄发起组织的“第三党”,先后流亡德国、法国等地,以翻译德文文章为生。
叶挺虽然人离开了但是还是牵挂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31年,因为国内形势的严峻,叶挺同志离开德国,1932年秋回国来到澳门,在澳门居住期间叶挺同志始终心系祖国。1933年11月,他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1月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军衔。1938年,叶挺亲率部粉碎了日军对皖南的“扫荡”,得到了蒋介石的致电嘉奖。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在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之后入狱五年。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战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在获得自由的第二天,叶挺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华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种种严重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叶挺在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周恩来曾评价说,十年流亡,五年牢监,虽苍白了你的头发,但更坚强了你的意志;你是人民队伍的创造者。北伐抗战,你为新旧四军立下了解放人民的汗马功劳。作为一代名将,叶挺的军事生涯和丰功伟绩,为世人所称颂,而他的清廉人生和高风亮节,同样为后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