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以诗话史·天津师范大学|书记领读学“四史”(二十八)王振国:七律二首·送瘟神
2020-11-11 15:02  

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振国同志诵读领学的《七律二首·送瘟神》。

天津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振国

七律二首·送瘟神

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诗词简介

《送瘟神》的第一首,描写旧中国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惨景象,表达了对劳动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旧社会的强烈愤恨。《送瘟神》的第二首,描写新中国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战胜瘟神,使祖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作品情绪热烈、语调高亢,与第一首感情抑郁形成了鲜明对比。

历史背景

血吸虫病流行于我国南部的长江沿岸十二个省市,患者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死亡,妇女不能生育。毛泽东对此忧心如焚:“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

1950年4月20日,卫生部向华东区、中南区下发《关于对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指示》。1951年3月,毛泽东即派血防人员到余江县调查,首次确认余江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县。同年9月9日,毛泽东亲自起草《中央关于加强卫生、防疫和医疗工作的指示》,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1952年3月,政务院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1953年4月,他又派医生驻余江县马岗乡进行防治血吸虫病的重点实验研究。1955年11月,党中央在杭州召开专门会议,发出号召:“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在毛泽东的亲自关注下,余江县人民掀起了一场消灭血吸虫病的群众运动,并经过多年艰苦奋战,于1958年全面消灭血吸虫病,创造了世界血吸虫病防治史上的奇迹。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报道《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毛泽东读到这则报道后,兴奋异常,第二天清晨,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发表后,极大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激励着广大人民再接再厉,向血吸虫病进军,夺取更大的胜利。

这首诗虽然距今已经60多年了,时代主题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对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党和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综合优势,凝聚党心军心民心、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着力夯垒战略定力、激发战略活力、展现战略实力。在这场国之大考、党之大考中,坚持党对重大工作全面领导体制,强化战略设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实理念创新;实施联防联控机制,发挥协同优势,全力交出疫情大考的满意答卷。疫情防控效能的全面提升彰显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的综合优势,坚定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自信。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