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百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飞跃。这离不开无数英雄模范披肝沥胆、忘我无私的奉献。100年峥嵘历程,多少忠义之士为国鞠躬尽瘁,多少拳拳赤子为民奉献一生。
“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为进一步将“四史”学习推向深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推出“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优秀教师代表领诵、领学英雄楷模事迹,与全校广大师生一起致敬英雄、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行力量,激发广大教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不竭动力。
“史话英模赞——教师领读学党史”的诵读内容分为“革命英烈”、“共和国脊梁”、“改革先锋”和“时代楷模”四个篇章。本期邀请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教师侯兴刚副教授带领大家领诵、领学:“共和国脊梁篇”之邓稼先院士的感人事迹。
天津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副教授侯兴刚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杰出的科学家,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默默无闻奋斗数十年,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
1924年,邓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怀宁县,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在抗日救亡运动中成长起来的邓稼先,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走上科学之路。为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他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紧密相连。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婉言辞谢了导师建议去英国发展的好意,乘船回到诞生不久的新中国。
1958年,邓稼先接受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为国家放个大炮仗”。二机部在北京成立核武器研究所,设立两个研究室,邓稼先是理论研究室的主任。参与这样的工作意味着再也不能照顾妻儿老小,也不能与家人通信联络,面对这种情况,邓稼先回家告诉妻子说:我要调动工作了,明天走。妻子问他:你要去哪儿?你要去做什么?你要做多久?他却回答:不能说。邓稼先虽有着深深的歉意,也只能埋藏在心底。邓稼先对妻子许鹿希说道:“我今后恐怕照顾不了这个家,这些全靠你了。”这一年,许鹿希30岁,两个孩子大的4岁,小的只有2岁。
那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原子弹研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可他们能够利用的科研设备极其简陋———电子管计算机、手摇计算机、计算尺甚至算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最早轮廓,就来源于那些无穷无尽的计算。
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华协议,撤走了全部专家和关键技术。面对这种背信弃义,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学家们在党中央的有力支持下,主动投入到自力更生的科研当中去。在没有相关资料、缺乏实验条件的环境下,邓稼先带领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既当领导,又当老师,带领研究团队从零起步,一日三班倒、不畏艰难,白天挑砖抬瓦搞试验场地基建,晚上挑灯夜战学理论,用最原始的算盘工具运算极繁琐的各项数据,数年时间奇迹般完成了重任。邓稼先以坚定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走出了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尖端科研之路。事实证明,邓稼先选对了研究方向。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解决了“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1962年底,邓稼先领导起草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他经常深入实验现场,与实验人员研讨实验方案和测试结果,指导理论部工作人员做好实验预估和结果分析。1964年10月16日15点整,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不及庆功和休整,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仅仅3年之后,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核爆炸成功!
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次空投核弹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核武器未被引爆,而是直接摔向地面。正当科学家们为此感到万分揪心之际,邓稼先并未多言,他不顾同事们的极力劝阻,只身奔向事故现场,弯下腰搜寻,低着头认真查找,在找到核弹后,邓稼先为在第一时间找出事故的原因,他不顾核辐射可能造成的生命危险,用双手捧起含有剧毒放射物的碎弹片,仔细观察、展开分析。正是由于这个举动,猛烈的放射物侵入了他的身体。随后,邓稼先还坚持要自己装设备,并第一次以院长的权威对助手们命令道:“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1985年,邓稼先被诊断为直肠癌,住院期间,他动了3次手术,每一天都疼痛不止,但他仍不忘祖国的国防事业。邓稼先预感到自己时日无多,那段时间里,“要抢时间”是他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并用最后的气力,为祖国留下核武发展的建议报告。邓稼先在临终前,曾留下三句话。第一句是对妻子说的,“苦了你了”;第二句是对自己说的,“永不后悔、死而无憾”;最后一句则是对后人的一份嘱托:“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令人感动,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中当之无愧的典范。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邓稼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8年,邓稼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评选的中国十大传播科技优秀人物。2009年9月,邓稼先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