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心理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郭尚维同志诵读领学的《梅岭三章》。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党委常务副书记郭尚维
梅岭三章
陈毅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诗词简介
《梅岭三章》这首诗由陈毅同志创作于1936年。1935年春,陈毅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后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游击战的第二年,也就是1936年冬天,陈毅在梅山被敌人包围,他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梅岭三章》藏于衣袋里。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革命事业的开创是极其艰难的,在困难重重的革命战争面前,共产党人毅然决然献身革命、誓死实现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离不开共产党人的英勇奋斗。现在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向我们展示了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历史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那时,陈毅因伤奉命留下,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苏区坚持斗争的红24师和地方武装遭到敌人疯狂围剿,大部损失。敌人占领中央苏区后,残酷杀戮革命干部和群众。突围出来的少数部队会同地方武装和敌人打起了游击。陈毅经过转战,于1935年2月率部来到了位于赣南的油山地区和梅岭,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6年冬,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已有两个年头。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前往县城接头,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当时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
尽管过去了几十年,陈毅的《梅岭三章》依旧能让我们感受到共产党人的革命英雄气概。战争年代共产党人留给我们的革命乐观精神以及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而誓死献身的高尚品德是我们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没有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就不会有新中国的诞生。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在党的领导下,更加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伟大的革命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