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以诗话史·天津师范大学书记领读学“四史”(四)宁月茹:菩萨蛮·黄鹤楼
2020-10-16 10:36  

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校党委副书记宁月茹同志诵读领学的《菩萨蛮·黄鹤楼》。

IMG_259

640

天津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宁月茹

《菩萨蛮·黄鹤楼》

毛泽东

(一九二七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640.webp

诗词简介

这首词的题目是《黄鹤楼》,主要通过登楼所见所感,表达作者在当时大革命失败的历史环境下那种苍凉迷茫的心境。从字面上看,词的上阕都是登楼所见的景物,实际上是用比兴象征当时的政治形势。1927年,大革命受到严重挫折,党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今后如何发展面临极大困境。词中茫茫九派,江水奔流展示了革命运动波澜壮阔的声势;沉沉一线,贯穿南北象征着革命的深远影响;烟雨苍茫,阴云密布正是当时武汉的政治气候;而龟蛇锁江则暗示反动势力企图阻挡革命运动向前发展,革命遇到了来自党内外的双重阻力。通过借景抒情,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革命家的政治远见和敏锐的洞察力,也表达了大革命遭到挫折和失败的苍凉迷茫、沉重压抑之感。

640.webp (1)

历史背景

1926年7月,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和南方各省工农群众的热烈支持下,北伐节节胜利,震动全国。正当大革命轰轰烈烈地进行、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北伐即将完全胜利的时候,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右派代表蒋介石突然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制定了清党反共的政策,调转枪口直指中国共产党。

蒋介石的反革命行为,激怒了广大工农群众,上海工人举行全市大罢工,在游行途中遭到反动军队的袭击,上百名工人和市民倒在血泊中。此后,广州、北京等地的反动派,也向人民举起了屠刀。李大钊、肖楚女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壮烈牺牲,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杀害。

640.webp (2)

在“宁可错杀一千,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反动口号下,不仅共产党人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更有几十万国民党普通党员遭到了屠戮。大量国民党基层党员被屠杀,使得党员人数急速锐减,切断了国民党与底层民众的联系。这就直接导致了国民党日后推行政策困难重重,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接连失败。

640.webp (3)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另组国民政府,同时,伪装国民党左派领袖的汪精卫也与蒋介石秘密勾结,暗中酝酿着新的反共阴谋。而当时共产党的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未采取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放弃革命的领导权,对反动派妥协投降,节节退让,革命危机四伏,眼看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将被完全断送。中国革命向何处去,出路何在的问题压在毛泽东心头。1927年5月,一个风雨如磐的日子,毛泽东同志携夫人、战友杨开慧登临黄鹤楼。放眼神州,俯瞰江城,壮怀激烈,心潮澎湃,面对万里长江滔滔江水,吟诵出《菩萨蛮·黄鹤楼》这首千古绝唱。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