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以诗话史·天津师范大学书记领读学“四史”(十九)张维和:我爱这土地
2020-11-02 11:31  

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张维和同志诵读领学的《我爱这土地》。

微信图片_20201104170848

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张维和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诗词简介

本诗的作者是艾青,原名蒋正涵。他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现实主义现代诗人,是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后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他自称为“悲哀的诗人”。艾青在抗战时期的作品总体呈现出一种悲壮高昂的格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武汉会战失败,日军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民族危机空前,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微信图片_20201104170924

被日军轰炸的汉口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意象之一。“土地”象征着生育、养育他,但是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坚定地加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痛恨,在武汉失守被迫撤离后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鸟,抒发了自己对处于日本侵略者蹂躏下的祖国深沉真挚的爱以及愿意为祖国奉献一切的决心。

微信图片_20201104171005

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在万家岭村舍与敌巷战的情景

历史背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迁移到武汉,此时,武汉作为战时首都,是指挥全国抗日战争的军事大本营,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占领武汉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重要一环。南京沦陷后,日军就开始研究攻占汉口和广州的战役。日军认为只要能够控制中原地区就能够统治中国,于是日军基于战略考虑开始实施攻占武汉的计划。

微信图片_20201104171029

武汉三镇民众举行保卫大武汉游行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日军为了实现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企图,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6月1日,日军从皖北南下,此时,国民政府也根据战争局势,对日本进攻方向做出预判,明确武汉将会成为战争的焦点后为进一步抗战制定了作战计划。日军想要占领中国就一定要夺取武汉,而中国军队必须坚持抗战保卫武汉,武汉会战是不可避免的。因此,1938年6月3日,国民政府召开了军事会议,发起保卫武汉战。从此,抗日战争进入到了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的武汉会战时期。

微信图片_20201104171114

武汉会战中中国守军向日军猛射

1939年6月12日,日军在侵占安庆后正式拉开了武汉会战的序幕。中国军队顽强抵抗,英勇作战,保卫武汉,给予了日军沉重地打击,表现出了中华民族爱国与不怕牺牲的顽强精神。由于中国军队顽强、持续的阻击,各路日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迟至10月底才完成了由东、南、北三个方向对武汉的包围。然而,国军从持久抗战的战略角度出发,没有与敌决战,而是从武汉地区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9月底,中国军队开始有序撤离武汉。10月25日武汉沦陷。

微信图片_20201104171145微信图片_20201104171148

微信图片_20201104171151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从6月持续到10月,经历四个半月的顽强拼搏,最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日军占领武汉而结束。虽然就战役本身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似乎取得了胜利,但就整体战略而言,中国军队的奋勇拼搏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极大地打击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开始转向战略相持阶段,中国军队顽强拼搏,英勇牺牲的精神进一步鼓舞了中国人民进行持久抗战的必胜决心。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