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虹同志诵读领学的《卜算子·咏梅》。
天津师范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虹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历史背景
《卜算子·咏梅》一词由毛泽东1961年12月在广州创作,最早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乃为毛泽东创作的真实意图。1961年12月,毛泽东为即将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做准备,读陆游《卜算子·咏梅》后,感到文辞好,但意志消沉,只可借其形,不可用其义,于是他续写一首与陆游的词风格不同的咏梅词,目的是鼓励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战胜困难。
遇寒冬腊月,仍保持微笑,毛泽东以梅喻人,以梅励志。中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掀开跟随苏联老大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如火如荼,成就斐然,然而这一友好关系却停格在1960年6月,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召开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苏共代表团和中共代表团发生激烈争论,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专家,撕毁几百个协定和合同。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的封锁,苏联的严重施压,加之中国正处三年困难时期,建设前进的步伐异常艰难,经历着严峻的考验。正是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借以梅的坚韧不拔言中华民族大无畏的民族气节,鼓励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的双手推进新中国的建设。
诗词简介
借物言志,毛泽东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诗词形式,塑造梅花坚韧不拔的形象,正是寄托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民族精神和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民族气节,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反动势力作不屈不挠的斗争,坚定理想信念,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时至今日,读《卜算子·咏梅》一词,我们也许体会不到三年自然灾害的艰苦困境,体会不到帝国主义包围封锁的严峻形势,但是我们可以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情怀,浓浓的人民情谊,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向时代交上满意的答卷,向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们有“两条命”,一是我们的生命,二是我们的使命,二者同等重要,肩负历史使命,无惧朝阳与夕阳,因为他们都可以阳光普照,为祖国需要的地方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