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诗词,作者有心、读者共情。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四史”的长河中不乏直抒胸臆的豪迈、也不乏九曲回肠的柔情,特别是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常有佳作诞生。
为进一步将我校教师学习“四史”推向深入,党委教师工作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共同策划推出“以诗话史——书记领读学“四史”专题栏目。每期邀请学校各级党组织书记领诵、领学,深入挖掘、解读诗词背后的历史史实,从历史中学思践悟,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本期为大家推送的是由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同志诵读领学的《太行春感》。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李静
太行春感
朱德
远望春光镇日阴,太行高耸气森森。
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
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
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
诗词简介
这首诗创作于1939年初,朱德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领导华北敌后抗战,当时的抗日根据地面临日军重兵围攻“扫荡”,冬末春初,斗争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这种情形下,作者敏锐地抓住春天百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契机,写下这首七律,题为《太行春感》,表达坚不可摧的抗战意志,抒发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即将迎来大好形势的渴望与信念。
这首诗的首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气候,“远望春光镇日阴”,隐喻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气候,“太行高耸气森森”便是作者对根据地大好形势的生动描绘。“忠肝不洒中原泪,壮志坚持北伐心”。在这两句当中作者巧妙而恰当地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军民,坚持抗战、决心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坚强信念。颈联“百战新师惊贼胆,三年苦斗献吾身。”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根据地抗日军民所走过的三年艰苦的战斗历程,以及所取得的伟大功绩,笔调中充溢着豪放之感和坚韧不拔的革命气质,“百战新师”是指党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八路军。尾联“从来燕赵多豪杰,驱逐倭儿共一樽,”表达出作者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抗日军民,坚持抗战,驱逐日寇,夺取胜利所满怀的战斗豪情和信念,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历史背景
这首诗创作的前两年,即1937年,正是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全面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早日出师抗日,在当年8月25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朱德的指挥下,由陕北誓师,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同年11月,朱德根据毛主席、党中央指示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和刘伯承、邓小平一起,直接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进入太行山区,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点燃了太行山区的抗日烽火,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到1939年的春天,收复县城60余座,使大片国土从日寇的铁蹄下解放了出来,从而在辽阔的华北大地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一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并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主要战场之一。
朱德的这首诗就是描写了当时太行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一派大好形势,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赤胆忠心,浴血奋战,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抒发了“苦斗献吾身”的英雄情怀,有力地传达出作者及根据地广大抗日军民驱逐日寇,夺取抗战胜利,收复祖国大好河山的雄心壮志和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