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专栏。专栏立足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成果,聚焦各学部(院)师德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集中展现我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生动图景,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学部(院)互鉴共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见贤思齐,牢记“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嘱托,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固本强师,赋能一流》。
固本强师,赋能一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为高标准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重点任务,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持续巩固师德专题教育和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工作成效,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在师德建设月中开展了以下特色活动: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引育并举的长效机制。学院把提高政治能力放在第一位,瞄准教师队伍特别是青年教师存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历史文化素养、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学情分析等短板弱项,开展专项培训;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提升以学术讲好政治的实效,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峰支持计划》,推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产出标志性成果;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教师队伍数字素养建设,增强数智赋能课堂教学能力,完善跟岗锻炼机制,加强国情调研,组织开展跟随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足迹的专题实践研修,增进教师对新时代伟大成就的深入把握。拓宽教师国际视野,组织国际研修访学,增强教师在国际比较中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通过制度保障和日常监督,确保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2.助力“一流学科”建设,营造“从游”氛围。为坚持守正创新全面推进马院高质量建设、内涵式发展,依据学院实际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从游”共同体综合培养方案》,将“从游”教育理念全面引入马院建设,培养应用研究型人才,营造师生群体能研究、善教学的文化氛围,为实现“双一流”聚力赋能。
3.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创新打造实践育人模式。学院党委依托《光明日报》“建功西部”系列报道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系列活动,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与“见行见效”的有机统一。这一实践案例不仅彰显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更探索出高校思政育人的新路径,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充分展现了学院教师高尚的师德师风与敬业精神,为学院师德师风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激励着全体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

4.传承劳模精神,强化思政课教师“六要”标准。由校工会主办,马院承办的“赓续星火育新人——对话全国模范教师、天津市劳动模范朱玉宾”访谈活动,以弘扬劳模精神为主线,挖掘教育工作者践行劳模精神的事迹,为高校青年教师和思政课教师提供价值引领。

5.严守师德红线,开展师德警示教育活动。学期初,学院党委书记向全体教师讲授师德首课,学院领导班子与全体教师开展谈心谈话、节前警示教育等;做好师德研判,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及时传达《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典型案例》,引导教师以案为戒,严守师德红线,树牢底线思维;组织全体教职工签订师德承诺书,并将每年度个人的师德师风情况建档建册,将师德培养与监督机制做在平常,管在日常。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