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 | 德法兼修育新人,廉洁从教树新风——法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2025-11-10 16:10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专栏。专栏立足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成果,聚焦各学部(院)师德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集中展现我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生动图景,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学部(院)互鉴共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见贤思齐,牢记“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嘱托,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法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德法兼修育新人,廉洁从教树新风》。

德法兼修育新人,廉洁从教树新风

——法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法学院立足法学专业特色,将师德建设与法治教育、廉政文化有机结合,打造具有法学特色的师德建设新范式。

一、法治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

法学院开展“法学研究与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学院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教授、中山大学法学院周林彬教授做学术讲座,让学院教师在学术讲座中感受“大先生”如何在法学研究中坚守师德、弘扬正气,教育引导广大青年教师坚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信念。各教研室围绕“如何在法学教育中践行师德规范”开展研讨。刑法教研室在“刑法学理论研究与科研写作的实践进路”科研工作坊中,就“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后果”进行专门讲解。

创新“师德+法治”实践教育。4月3日,学院主办第二届法治文化节,学院与西青区人民法院、和平区人大小白楼街道工委、瑞景中学、南开学校鹏飞学校、南开实验学校、燕南园社区、天津津瑞律师事务所等7家单位签署了《法治教育协同育人共建协议》,这一创新做法突破传统教育范式,构建起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育人生态,建立起立体化的法治文化传播机制和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体系。

二、廉政文化与师德养成相结合

建设法治廉政教育基地、模拟法庭、实训中心等廉政文化教育平台。4月,天津师范大学廉政法治教育基地在我院正式揭牌,学院利用现有空间,打造了约500平方米的廉政教育展示区,集中展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等内容。活动月期间组织教职工前往长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筑牢廉洁从教防线,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组织新入职教师专题教育1次。学院开展“警示教育月”,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采取“以案明纪”的方式,通报相关典型案例,教育全体教职工以案为鉴、以案明纪、警钟长鸣。学院还结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面向全体教师通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等文件精神,开展毕业季师德师风监督工作,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强化自我教育和约束,弘扬高尚师德。

三、制度建设与长效机制相结合

首先是加强建章立制。学院出台了《法学院教师教学规范》和《法学院学风建设工作方案》。这两个文件的出台不仅规范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职责和行为准则,也有助于教师队伍建设,确保了学院学风建设工作预期目标的达成。其次是完善师德考核体系。学院将师德表现与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建立教师师德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动态管理。三是建立监督反馈机制。学院领导组织与学生座谈,就学生存在的困难和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进行调研。班子成员随机走访检查课堂纪律15次,学院教学督导不打招呼,随时抽查的方式去听课,重点考察课程思政和师德表现,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师生坚持“零容忍”,营造良好学风。四是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展示。对于师德优秀教师学院通过学校、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

在此次师德建设月中,学院教师全员参与,将师德建设与法治教育、廉政文化有机结合,并在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体系和监督反馈机制,为师德建设长效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师德建设活动不仅增强了教师的法治观念和廉洁意识,还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活动被学校及天津市媒体报道,廉政教育基地多次接待校内外其他院系参观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将师德建设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师德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学院也将阶段性活动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确保师德建设常态化、规范化。

今后,法学院将继续深化师德建设成果,创新“师德+法治”实践教育模式,探索师德建设与法学教育深度融合新路径,如通过定期邀请校内外法学专家、优秀教师共同探讨师德建设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形成师德建设的持续推动力;通过建立师德建设“传帮带”机制,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等,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供稿:法学院党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