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专栏。专栏立足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成果,聚焦各学部(院)师德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集中展现我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生动图景,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学部(院)互鉴共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见贤思齐,牢记“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嘱托,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经济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构建三位一体师德建设体系 打造“胜蓝”教师培育品牌》。
构建三位一体师德建设体系
打造“胜蓝”教师培育品牌
——经济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经济学院依托自身鲜明的办学特色与专业优势,以“课堂育德——实践育人——制度保障”三位一体模式为核心,构建全链条师德建设体系。通过形式新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品牌系列活动,形成了全院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断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生动反映了学院推动三全育人、提升立德树人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水平。
一、课堂育德:夯实育人主阵地,提升思政融入实效
1.学院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通过生评教数据分析与教学督导双机制,推动教师深度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聚焦教师政治素养、价值引领能力考核,引导教师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教育有机结合。学院督导组4-5月累计听课19次,重点关注教师课程思政融入情况与课堂纪律管理;通过教学督导会和课下交流,及时向教师反馈教学亮点与改进建议,推动课堂育德水平提升。

2.深化学生评教与教学调研。由副书记和副院长牵头负责组织学生教学建议调研,并以此确定各自本学期调研课题,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学生意见建议,并及时反馈至相关教师。通过开展生评教工作,完成了通识选修课分析、专业课分析等,为专业建设发展和教师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3.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德润青禾”师德师风榜样专栏,宣传扎根教学一线的先进典型,展现我院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精神品格,积极营造“学有标杆、行有示范”的良好氛围,努力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学院教学工作分委员会全程参与指导,为新入职青年教师指定教学指导老师,为具有留学经历的年轻教师配备了教学、思政双导师,推动“传帮带”机制落地见效。学校公众号以“良师如光,导师制织就经济学子破茧之路”为题,报道我院吴子建老师典型事迹。组织近三年新入职教师观摩校级教学名师王艳红教授的示范课,全方位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


二、品牌铸师:打造“胜蓝”培育项目,赋能教师成长
学院重点打造“教学科研筑基——师德师风铸魂”双轨并行的“胜蓝”青年教师训练营特色品牌项目,以“理论素养+实践能力+职业规划”为培养框架,形成“名师指路—实践淬炼—交流互鉴”的立体化培育模式,引导青年教师立足学术前沿、服务国家战略,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协作能力,涵养师德师风,加深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在品牌项目的全力推动下,钢笔尖科研兴趣小组已开展院内学术交流5期,累计150余人次参与;由青年骨干教师担纲的“经济数学”团队以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和考研率为目标,开展精细化教学,覆盖2024级近400名本科生;组建一支天津市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汇聚青年人才彰显青年担当;组成跨学科青年师生的民间历史文献调查团,创新性搭建“田野调查—活化利用—宣传教育”育人链条。陆续获得《人民日报》专版、《中国教育报》头版等20余家媒体100余次报道。



三、制度保障:强化思想引领,完善长效机制

学院以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目标,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了贴合学院发展需求的任务清单,将所有任务分解至理论学习、课堂育德、日常管理、警示教育、参与学校活动等五大板块,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节点,并动态更新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将师德规范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日常监督—定期自查—问题整改”闭环管理机制。
四、育人成效与未来展望
三位一体模式的深入实施,推动学院师德建设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青年教师科研立项数量显著增长,育人实效持续提升;“胜蓝”青年教师训练营成为教师成长的“加油站”,品牌效应初见成效;师德典型宣传影响力逐步显现,形成“以文化人、以德育德”的育人新格局。
供稿:经济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