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 | 构建“三维”赋能体系,在德能并进中涵育师德师风——管理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2025-11-17 15:11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专栏。专栏立足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成果,聚焦各学部(院)师德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集中展现我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生动图景,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学部(院)互鉴共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见贤思齐,牢记“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嘱托,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管理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构建“三维”赋能体系,在德能并进中涵育师德师风》。

构建“三维”赋能体系,

在德能并进中涵育师德师风

——管理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进一步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管理学院党委以“师德建设月”为契机,立足学科特色与师资发展需求,围绕“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核心目标,通过构建“科研赋能、教学筑基、组织保障”的“三维”赋能培养体系,形成具有管理学科特色的师德建设实践模式,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系统化平台,推动师资队伍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科研引领,构建学术共同体成长机制

1.科研工作坊激活创新动能。学院党委以“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举办专题科研工作坊,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开展研究方法论、学术规范等专题讲座,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规范引导;通过案例研讨、课题模拟申报等形式,引导青年教师将学术追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近4个月来累计孵化国家级课题申报书20项,省部级课题申报书5项。

2.博士沙龙打造交叉创新平台。依托博士沙龙开展“青年学者成长计划”,围绕数字经济、文化传承等热点领域组织跨学科研讨,建立“教授+青年博士+硕士生”三级联动机制。活动累计吸引100余人次参与,促成多项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实现学术能力提升与社会服务价值的双向赋能。

二、创新教学传承,建立阶梯式育人体系

1.“青蓝结对”传承育人匠心。实施“1+1”老带新制度,遴选多名教授和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与新入职教师结对,强化老中青教师发展“传帮带”效应;通过“每周听评课、每月汇报课、学期示范课”的递进培养模式,助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3名青年教师在校级教学竞赛中斩获奖项,5名青年教师获批2024年教改项目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2.定制化培养夯实教学根基。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设置1年的教学能力培养期,并量身定制教学能力培养方案,同时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结合学生评教、教学督导反馈形成多维成长报告,实现精准画像和动态调整培养方案。通过系统性培养工程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突破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的关键成长期,为师资队伍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

三、强化组织保障,推进师德建设长效化

1.有组织科研践行服务社会使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由学科带头人领衔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组织与指导青年教师开展科研活动,培育学院学科发展与科研创新的新动能。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教师社会实践,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调研能力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潘未梅、何颖芳两位青年教师的实践成果分获我校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典型案例“三等奖和优秀奖”。

2.党建引领铸魂强基。打造“书记领航工程”,将师德师风和教育家精神融入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全过程,院党委书记牵头讲授“教育家精神”专题党课与“师德第一课”,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党支部开展“师德师风大家谈”主题党日活动;建立“三查三评”监督机制,通过个人自查、支部核查、党委巡查三级联动,结合学生评教、同行评议、社会评价等多维考核,将师德表现纳入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核心指标,对师德失范实行“一票否决”。

通过师德建设月系列举措,管理学院党委创新师德建设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融合路径,为高校构建“德业双馨”师资队伍提供了实践范本,形成广泛辐射效应。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化师德建设内涵,以“大先生”培育工程为抓手,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教师队伍,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供稿:管理学院党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