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建设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 | 以“榜样”引领涵育“从游”生态:构建三维立体生态型师德建设体系实践探索
2025-11-24 14:36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教育家精神,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和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一院一品”专栏。专栏立足学校2025年师德建设月活动成果,聚焦各学部(院)师德建设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集中展现我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生动图景,旨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各学部(院)互鉴共进,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体教师见贤思齐,牢记“三尺讲台系国运”的嘱托,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凝聚投身学校奋力开拓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伟大征程的强大合力,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生命科学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以“榜样”引领涵育“从游”生态:构建三维立体生态型师德建设体系实践探索》。

以“榜样”引领涵育“从游”生态:

构建三维立体生态型师德建设体系实践探索

——生命科学学院党委2025年师德建设月典型案例

师德建设犹如春耕细作,是水滴石穿、润物细无声的深耕历程,既需“不弃微末、久久为功”的韧性,亦需“仰止楷模、正己垂范”的智慧。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在师德建设中立足学科特色,构建“锚定坐标-打造场景-厚植磁场”三维立体师德建设体系,以“榜样”引领涵育“从游”生态,激活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一、顶层设计锚定“师德坐标”,构建榜样选育全链条

学院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落实校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召开“聚力改革创新 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专题会议,总结经验提出目标措施,正式推出凝练几代生科人精神内核的院训——求真、创新、开放、包容,以此为引领,紧扣教师教育核心使命,立足生命科学学科特色,推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领域再上新台阶。学院制定《生命科学学院科研绩效奖励实施细则》激励科研创新,同时将学术诚信、课程思政、社会服务等指标纳入教师年度师德考核,将“铸师魂、强师能、正师风”纳入学院人才发展规划,实现以师德为保障的强大力量。

二、榜样矩阵打造“从游场景”,实现榜样引领全覆盖

学院党委组织开展“师者如歌 匠心引新师”主题党日活动,全国优秀教师马成仓教授结合自身从教三十余年的经历,为青年教师和毕业生代表讲授专题党课,通过分享教书育人中的生动案例,传递三代师者的精神火炬。学院孙金生劳模工作室负责人带领团队多年来致力于攻关水产养殖行业卡脖子技术,引领学院科技创新。

在五一劳动节前,郑文杰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揭牌,构建以天津市劳动模范领衔的科研团队为支点的“1+2+N”师德传帮带体系:1位劳模引领食品质量与营养安全、固废资源化2大科研团队,带动N名青年教师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郑连斌教授作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近期凝练郑老师光荣事迹形成实践案例申报天津市教育系统“银龄行动”示范项目,进一步扩大宣传先进典型人物的光荣事迹。

三、文化浸润厚植“精神磁场”,促进榜样精神全传承

学院注重将师德典型转化为文化符号。全体教师拍摄职业形象照作为学院师德建设的创新载体,通过“师道·光影”主题拍摄活动,邀请专业团队为教师定制学术风范与师者气质兼具的形象照,让“榜样面孔”成为流动的师德名片,极大增强了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在学院走廊用教师形象照制作“师德文化墙”“生科团队墙”“校友寄语”等主题走廊;改造“从游茶叙吧”师生谈话室;擦亮“教授茶会”学术分享平台,形成“场景化+具象化+数字化”的立体浸润。学院创新师德建设维度,面向全员组织召开财务政策宣讲会,邀请财务专家解读科研经费管理规范,将“遵守学术纪律”细化为操作指南,用制度刚性守护学术净土。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院逐步形成“顶层设计-榜样矩阵-文化浸润”的良性循环,学院拟打造“一廊一室一平台”文化阵地,让师德建设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复制的日常实践,在全院营造“人人皆可树为榜样,处处皆可立为典范”的“从游”生态格局。

供稿:生命科学学院党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