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师范初心,培根铸魂、强基固本、涵养师德,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率先垂范,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他们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进担当,担筑梦育人使命;他们坚持“停课不停教”,迎难而上,坚守工作岗位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四有”好老师的光荣形象,用爱和奉献争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筑梦人。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彰奖励我校在全员育人、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公众号推出“立德铸魂•奋进担当”系列宣传学习栏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0年天津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生命科学学院李硕研究员。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李硕研究员是“水产动物免疫与内分泌调控创新团队”骨干教师,也是该创新团队的党支部书记,他信念坚定,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各环节,爱岗敬业,坚守一线教学,潜心科研,被大家称为“做什么都认真”的好老师!

爱岗敬业,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李硕老师严格要求自己,作为党支部书记,坚持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认真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凝聚团队力量,在党建引领和促进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中,支部堡垒作用坚强有力,先后获得了“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天津市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称号,实现了团队科研水平整体提升。团队先后研发出3项重要水产病害快速诊断技术和诊断试剂盒、2个实用水产疫苗,在我市应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500万元。支部成立3年多来,多名党员教师荣获“天津市高校中青年创新人才”、“天津市131高层次人才”、“天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科研经费800余万,发表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支部在科研经费和科研成果等方面位居全院首位。

秉承校训,努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李硕老师以水产经济动物分子免疫学为研究重点,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胞外ATP在鱼类天然免疫中的功能及相关分子机理”的创新性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项目各1项,主持完成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天津市教委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天津师范大学中青年学术创新计划项目各1项,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2013年荣获天津市第二批“用三年时间引进千名以上高层次人才”称号,2017年荣获“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称号。近5年来以天津师范大学为第一单位,共发表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27篇,其中,含第一作者高水平SCI一区论文20篇,论文被本领域中外知名学者多次引用,获得了同行的广泛认可;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1件。
坚持一线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李硕老师坚持教学科研并重,承担了3门本科生课程和1门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年平均工作量为400余学时。他始终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善于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所学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即使是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他仍然坚持教学质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全面、细心解答,对学生论文认真反复修改,力求完美,并结合专业学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病毒病、科学防疫。此外,他还指导本科生完成多项国家级和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李硕老师关爱学生,善于因材施教,努力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长和个性,为每位研究生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科研训练计划,在科研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指导的6名硕士研究生获得了国家研究生奖学金。其中,硕士毕业生陈晓丽同学3年在学期间共发表SCI论文7篇(含高水平SCI一区论文5篇),其硕士论文被评为天津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论文。

事迹素材来源: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