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范 >> 正文
立德铸魂•奋进担当|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张国刚:践行师德、崇尚师德、弘扬师德, 学生成长成才的领路人
2020-09-19 14:22  

坚守师范初心,培根铸魂、强基固本、涵养师德,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使命中,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率先垂范,坚守教育报国初心;他们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进担当,担筑梦育人使命;他们坚持“停课不停教”,迎难而上,坚守工作岗位助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用实际行动展现 “四有”好老师的光荣形象,用爱和奉献争做学生的引路人和筑梦人。

在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为表彰奖励我校在全员育人、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公众号推出“立德铸魂•奋进担当”系列宣传学习栏目,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0年天津师范大学师德标兵——生命科学学院张国刚副教授

张国刚副教授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对得起自己的学生,对得起自己的职业”是他工作的座右铭,所以他懂法、守法、爱岗、敬业、乐业,对教育教育工作上的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从不敷衍塞责。他坚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他处处都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一直用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师德情操去感染、影响着他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践行师德,做学生成长的引路者

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高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用一颗“爱心”去塑造学生的心灵,用“大手”去挽回学生生活中的不良习惯,用“人格”去淘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用“耐心”去引导学生的科研进步。因此,他在教书的同时没有忘记去育人,时刻关注着每一位本科生及硕士生的健康成长。如:2012年有一位由艺术学院考到生态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国刚同志主动承担这名学生的指导论文工作,进入到他的实验室攻读硕士学位,经过3年时间的言传身教,这位同学以最优秀的成绩、最高的研究成果取得了硕士学位,目前,正将其所学到的科学技术,投身到我市滨海新区的建设中。

他主讲本科专业基础课《基础生态学》、《农业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土壤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校公选课《环境与健康》等课程,年均纯教学工作量近200学时;指导本科毕业生近100名,其中多名毕业生获校优秀毕业论文,指导硕士研究生近20人,其中多名学生考入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

崇尚师德,做学生科研创新的培养者

在我校工作的时间内,他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天津市科技支撑重点项目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项、横向省部级项目3项等科研项目,累计经费超300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多篇被SCI检索收录,其中TOP期刊论文4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8.88。用自己的科研过程,去教育、培养学生,目前,在他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的本科生已经多达50余人次,其中多人在大学二年级就开始从事科研工作,例如谷慧君同学由于在他实验室所获得的科研经历,成功推免北京大学硕博连读;王东东推免进入中国科院攻读硕士学位,这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成功典范。

弘扬师德,做服务社会的践行者

在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能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点、尽职尽力,完成多项兼职工作。例如,在他的积极推动下,促成了我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农业推广专业硕士学位的工作;目前,已经有我市基层的农业推广人员70余人开始攻关学位。这项工作对服务三农、提升我市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水平将起到长远深入的影响。为了弘扬师大的师德精神,作为校三级网格负责人,将学校的网格化管理与育人实践相结合,结合他生态学的专业所长,用他的横向课题的结余经费做生态校园建设规划,引领学生在参与校园网格管理、走进科研实践,爱校如家。

事迹素材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