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能够有效地为祖国服务大约只有四、五十年,对于一个专业工作者来说,这四、五十年是十分珍贵的。因此,每个人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分地、甚至顽强地展现自己。但对个人职务和待遇,则应看得淡些,不去计较。”这是沈德立先生于1997年为《中国社会科学自述》一书而撰写的一段话。
这是先生用自己人生总结的经验,已成为我们这些弟子们过去、现在和将来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2013年3月13日10点46分,一个令人伤心欲绝、万分悲痛的时刻。一代心理学家、教育家,我们最敬爱的沈德立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作为工作在先生身边的人,我们清楚地记得,几个月来,沈先生与病魔做着顽强的斗争,并说自己一定要为心理学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念念不忘学科建设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诺言,这成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记得2012年8月初,您告诉我们要利用假期到医院做个小手术。您很乐观地说,小手术,几天就会好,并准备8月底赴长春,进一步落实我校与空军院校开展的科研合作事宜。虽然手术很成功,但是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大夫建议您在家好好休息。开学后,大家都劝您在家好好休养,每天在电话中向您汇报工作。您一开始答应了,但几天后您又出现在办公室。10月,您看到全国各地高校都在积极申报“2011协同创新计划”,您认识到这是一件对学校今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大事,就主动向学校领导提出心理学学科要申报“2011协同创新计划”。校领导听后非常振奋。于是,您完全不顾自己大病初愈,马上开始了行动。在您的带领下,我们经过十几天的连续奋战,提出了一个申报“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初步方案,我们也看到了您久违的笑容。就在一切都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时,11月中旬您又一次累倒并住进医院。当您的病情刚有好转,就指示我们一项一项地落实“2011协同创新计划”的相关事宜。2013年的大年初一,我们到医院给您拜年,看到您病情好转,都盼望您能随着春天的到来身体逐渐康复。春节过后,您得知学科评估的成绩后,又开始筹划进一步发展的事情。然而,出乎我们所有人意料,开学后,您的病情突然恶化,身体虚弱到必须靠护工的帮助才能坐起来。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次到医院看望您,护工就偷偷地告诉我们,你们来了一谈到工作,特别是“2011协同创新计划”,沈先生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与你们说的话比我与他待一天说的话都多。我们知道,在您心中事业高于一切,甚至是生命。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先生啊!我们多么想相信“在天有灵”,请您听一听全国各地认识您的人的心声。“先生,我们多么想请您指点心理学学科发展!”“先生,我们想向您汇报重大课题取得的新进展!”“先生,弟子们已经约好在生日那天给您祝寿!”“先生,您不要太累了,要注意身体!”“先生……”
志存高远一心报国。先生,您经过30多年不断努力,将我校的心理学科不仅建成了国家重点学科,而且还成为全国心理学仅有的两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科建设取得的令全国瞩目的成就,被许多高校学科带头人称为学科建设中的“沈德立现象”。您说,自己这么多年来坚持学科建设,主要靠的是“爱国、尊师、勤奋、认真”这八个字。
爱国的种子从小就植根于您的心中。您出生于爱国世家,曾祖叔因揭露清政府的卖国行为被慈禧太后下令“杖死”于北京紫禁城的午门外,祖父参加同盟会,父辈们在国难当头的时刻,纷纷投入抗日救亡的队伍之中,特别是您的舅舅,在南昌上空驾机与日军激战,为国捐躯。战争使您失去包括母亲在内的三位亲人。您从小就懂得了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重要关系,在家与国之间,永远是国家为重。为了提高心理学教学效果,您主持研制第一代国产心理学仪器,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心理学仪器的历史;为了克服高校心理学教材内容陈旧且脱离中国实际的问题,您与张述祖先生共同撰写了《基础心理学》教材,改变了长期以来国内心理学教材中“言必称欧美”的局面,被学界认为是“我国当前一本最具有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的、内容丰富的大学心理学教材”;为了提高全国博士研究生的论文水平,您最早提出我校心理学实验仪器免费向全国心理学博士开放;为了改变全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后的面貌,您向教育部提出开展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获得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同,先后举办10期为全国330所高校培养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奠定了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础;为了克服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诊断不准的问题,教育部领导又让您负责组织全国专家编制《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这是我国第一套既符合社会文化条件、适合大学生使用,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工具。
先生,我们知道,您为了实现强国梦,多少次,您抱病参加各种全国会议,大家一起谋划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使中国心理学在过去2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多少次,您为了促进和支持兄弟院校的学科建设工作而亲自上门指导,使心理学从“小学科”变成了今天受众人关注的“大学科”,提升了许多高校心理学师资队伍的水平!多少次,您为了大局而放弃个人利益,促使中国心理学界在关乎国家荣誉和民族尊严面前团结一致!多少次,您做了大量工作而不求回报,赢得无数领导、朋友、同事和弟子们由衷地敬重!
尊师爱生,人以德立,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沈先生对老师的尊敬已经成为学界的佳话。
张述祖先生是您大学的老师,他与您一起搞科研,著书立说前后长达四十多年。您将张先生严谨治学、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认真负责的学风不仅学到了手,而且发挥光大。您只要有时间,就去看望老师。在张师母因病住院三年的时间里,年过花甲的您总是跑前跑后,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张先生90多岁去世后,已进古稀之年的您,到保定的河北大学忙前忙后,亲自料理张先生的后事。
北京师范大学朱智贤教授是您的另一位老师,从1978年起您就协助朱先生搞科研,一直到1991年朱先生仙世。十多年里,您以自己出色的工作,被朱先生赞誉为自己“最重要的助手之一”。在朱先生离开后,您每年春节给朱师母拜年,直到朱师母逝世。北京大学的王甦先生去世后,每年清明节,您给自己父母扫墓时,总要到王先生墓前进行祭拜。
先生,您经常对我们说:“人总要有一种精神,不能光考虑物质利益。不能以自己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要多想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还要想想其他同志的利益。”2001年,基地承担了教育部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为了高质量地完成这一工作,您要求工作人员落实每一位外地学员到天津的时间,并派人接站。前后十期培训班,学员们离开天津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这次培训,不仅使我们在学习上有很大的收获,更让我们知道了应该如何对待工作。
多少年来,您在全国性重要学术组织身兼要职,在处理问题时,您既能秉公办事,审慎严谨,又能全面周到、灵活处理。特别是对于西部地区、非重点院校和青年人才成长给予应有的关注,获得了全国同行的认同。
多少年来,您非常重视新来的年轻老师的培养,在业务上耐心指导他们,在工作上给他们提供方便,创建了一个有益于人才成长的优良环境。
先生,您一生执著勤奋、敬业认真、尊师重道、律已宽人而形成的魅力人格,将会万世流芳!人以德立,将会永远成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
作者简介:
白学军,闫国利,吴 捷,均为我校心理与行为研究院副院长。原登于天津师范大学报2013年3月22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