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范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讲述平凡故事,感悟非凡师德 | 《用师德之光点亮学生成长之路——体育科学学院艾丽欣》
2025-07-02 14:17  

在学校近七十年的伟大征程中,师大精神文脉始终流淌在一代代教职员工的血液里,他们用默默耕耘描绘出师大人的共同梦想,用平凡瞬间折射出师德的多维光谱——既有学术殿堂的庄重,也有田间地头的质朴。真正的教育者,往往在那些未被镜头记录的细节里,用生命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意。为进一步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党委教师工作部公众号开设专栏,讲述你我身边的那些平凡故事,感悟蕴含其中的非凡师德。今天分享的是《用师德之光点亮学生成长之路——体育科学学院艾丽欣》。

艾丽欣,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博士,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学科科研建设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服务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竞技运动心理、注意控制。在SCI、SSCI、CSSCI等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十余篇;主持并完成“十四五”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获天津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天津师范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十佳教学能手;为国家帆船帆板队、国家跳台滑雪队备战奥运会提供心理保障。


用师德之光点亮学生成长之路


穿过天津师范大学体育馆的回廊,A110教室传出的声浪总在周二下午准时叩响时光——时而迸发激辩如金石相击,时而流淌低语似春溪潺湲。这是艾丽欣老师每周二的课题组例会现场,自有记录以来,已经开展了109期。


斑驳光影中,十余本摊开的笔记围成同心圆,纸上未干的墨迹还氤氲着思维碰撞的余温。在这间教室里,知识的传递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变成了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当学生们在学术的道路上遇到困惑时,艾老师总是耐心地为他们答疑解惑;当学生们在实验中遇到难题时,艾老师总是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理想主义的教育火种,正以最赤诚的方式代际相传。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艾老师眼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因此她注重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在一次组会上,得知某位同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环节几经挫败,难于开口。于是艾老师让他在组会上进行模拟试讲。从难以启齿、磕磕巴巴,到端庄自信、铿锵有力,在艾老师耐心地引导和鼓励下,该同学渐入佳境。经历了那一次的试炼,该同学终于顺利取得了教师资格证。艾老师用她的耐心和专业,帮助学生克服了学业上的困难,让学生们明白,只要有恒心和勇气,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而非仅限特定群体。艾老师从不对学生有刻板印象,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并认可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允许并鼓励不同性格志趣的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创造有趣的组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历次的组会上,每位学生的汇报内容总是不尽相同,有人擅长逻辑推理,有人擅长数理统计,艾老师会结合每位学生的特点及不足,给予全面且个性化的评价与指导,让学生们在肯定中收获自信,在建议中看到不足,让良好的学风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艾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她鼓励学生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为学生的学术成长提供助力。在一次组会中,针对论文选题,某同学提出了一个与主流观点不同的见解。在艾老师的鼓励下,这位同学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论证过程。尽管这个观点还存在一些不足,但艾老师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其他同学一起分析和讨论,最终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匪浅。这位同学也因为艾老师的鼓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学术探索之路。艾老师用她的鼓励和支持,为学生的学术成长插上了创新的翅膀,让学生们在学术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绝非简单的道德说教。当教师以人格魅力浸润学术追求,用教育情怀温暖成长之路,学生自会将这份精神化为求真求善的力量。这或许就是教育的本质——用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推动另一片云,用一个灵魂唤醒更多灵魂。艾老师在组会中的这些闪光时刻,只是她教学生涯中的几个缩影。她以高尚的师德师风,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润泽着学生的心灵,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学风。


供稿:体育科学学院党委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