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范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 | 解李娜:以德立身 以爱育人
2025-09-26 10:09  

第41个教师节之际,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展现我校2025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的生动事迹,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涵养深厚教育情怀,锤炼过硬育人本领,矢志成为新时代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崭新篇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师德先进个人——生命科学学院解李娜。

解李娜,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支持计划”。她长期担任生态学学科点研究生秘书及党支部委员工作。任职以来,她始终践行“立德树人、科研报国”理念,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与基层党建等方面积极作为、实绩突出,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追求卓越、服务国家的责任担当与学术使命感。

以德立身以爱育人

教书为本:以德立学

课堂是践行师德的第一阵地。作为一名生态学教师,解李娜深知理论知识的抽象性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障碍。因此,她不断追问自己:“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为此,她创新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将案例教学、数据模拟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课堂效果得到显著提升。78%的课程在学院生评教中排名前60%,生物统计学5个班级多次给出满分评价。学生们在生评教中写道:“老师讲解深入浅出,逻辑清晰”“注重练习巩固,学到很多”“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我们真正听懂”。这些评价让她更加坚定:以德立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用专业与耐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用心育人:以爱为桥

教育是用爱点亮希望的过程。解李娜始终相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成长的陪伴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她坚持每周走访宿舍,倾听学生心声。曾有一名学生小赵,因“大一未进实验室,大三起步太晚”而陷入焦虑。她主动带他进入实验室,从移液管的使用到实验设计,一步步引导。一年后,他不仅独立完成课题,更成功入职重点中学。此外,十多年来她一直带领学生深入内蒙古草原科考,三万里风雨兼程,育人效果显著。她所带班级考研率达45%,多人进入985,211院校。她所带的学生发表论文14篇,所培养研究生就业率连续保持100%。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师生共同挥洒的汗水与青春。

科研创新:以德领研

科研是育人的延伸。解李娜始终秉持“以德领研”的理念,聚焦内蒙古草原灌丛化现象与耕地安全领域。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发表论文19篇(SCI 13篇),2020年入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支持计划”。这些成果不仅是学术上的突破,更是对“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践行。

服务学科:以德聚力

学科建设是教师的责任与荣耀。担任研究生秘书,她负责生态学学科点管理工作。在学科评估关键期,即使身处孕期,解李娜仍坚守岗位,完成第五次学科评估、学位授权合格评估、博士学位授权立项材料整理。作为党支部委员,她策划“党建引领・生态育人”系列活动,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整理党支部手册1000余页。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生态学学科挺进ESI全球前1%、第五次学科评估取得突破性进展、博士学位授权成功立项。这些成绩让她深刻体会到“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真谛。

师德是点亮学生的那盏灯

有人问:“教师对学生最深的影响是什么?”解李娜想,答案就在学生们的成长轨迹中——是深夜改论文时的台灯,是科考帐篷里的手电筒,更是那句“我想成为您这样的人”带来的幸福。

从学生到教师,从青涩到成熟,解李娜始终铭记:教育的幸福在于见证成长,而师德的力量在于薪火相传。未来,她将继续以德为帆、以爱为舟,陪伴更多学子驶向梦想的星辰大海!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