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地搜索
师德典范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德典范 >> 正文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 | 马克思主义学院:笃信力行增实效 创新铸魂展新篇
2025-09-26 11:00  

第41个教师节之际,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上,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现特别推出“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榜样力量”先进典型展示栏目,集中展现我校2025年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先进个人和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等的生动事迹,激励广大教师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涵养深厚教育情怀,锤炼过硬育人本领,矢志成为新时代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奋力谱写特色鲜明世界知名一流师范大学建设崭新篇章。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2025年天津师范大学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马克思主义学院。

笃信力行增实效 创新铸魂展新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工112人。建院20年以来,学院始终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秉持“笃信 力行 创新 铸魂”理念,将建强“第一学院”、建优“第一学科”、建精“第一课程”、涵育“一流人才”作为学院工作主线,以造就一支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为基础,以塑造具备“六要”标准的思政课教师为目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着力涵育优良师德师风院风,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宣传阐释、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坚强阵地。

党建引领有载体,擦亮政治底色

学院将党建工作形成高位引领,注重在党建赋能学院事业发展上下功夫。着力凝练“四讲五同”党建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在育人工程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功能。通过在学院树立并强化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讲创新的“四讲”院风、教风、学风,建立并完善学院党建工作与教师党支部同向同行、与学生党支部同“学”共进、与兄弟院校马院协同发展、与中小学校共绘同心圆、与社会各界构建思政共同体的“五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引领和统筹作用,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要求,将思政课建设和马院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学院先后获评天津市党建“领航工程”标杆院系、天津市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纲要概论”教研室党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24年,“概论”教研室党支部入选首批天津市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纲要”教研室党支部入选教育系统“创最佳党日”优秀活动,学院获批天津市工人先锋号。

B4F7F

教师培育有支点,加强梯队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以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业务能力精湛为标准,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任思政课教师98人,拥有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等国家级人才称号28人次,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2人次,天津市津门杰出学者、天津市优秀教师等称号10人次。

2470F

学院坚持引育结合,着力强化阶梯式人才培养服务保障,为人才引育提供强大底气。2024年成功引进马理论学科顶尖专家侯惠勤教授为院长,为学院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从游”共同体综合培养方案》,将“从游”教育理念全面引入马院建设,营造师生群体能研究、善教学的文化氛围。通过创立“新时代思想大讲堂”,组织“青年教师发展训练营”,构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新入职教师”从游模态,从机制建立到服务保障,助力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学院鼓励并拓展教师国际视野,多位教师先后赴意大利罗马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参加世界哲学大会等国际访学交流,增强在国际比较中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实现了学院教师国际访学“零”的突破。

72188

59844

教学科研有重点,提升成果质量

学院深耕思政课教育教学与马理论学科研究阐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多年创新践行“三入八讲”课堂教学机制的过程中,始终将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提升思政课“含金量”。日前,作为学院教学改革的又一项重要成果,“三题三入”思政课教学详案丛书正式出版,标志着学院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起点。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制度细则》,将“磨金课”作为集体备课的重点要求,坚持在每个月末召开学院党委扩大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专题汇报当月集体备课成效,促成人人都有拿手好课的目标。制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质量提升工程方案》,通过16条具体措施深化“第一主课”教学改革,全面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核心地位,锚定高阶目标,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提升工作明确了路线图与施工图。

F45F1

720F0

4E511

为进一步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学院牵头制定《天津师范大学关于创新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落实举措》,着力提升马理学科冲击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的整体实力。同时,为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建设,提升以学术讲好政治的实效,学院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峰支持计划”》,激励并推动科学研究、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产出标志性成果,倾力培育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业务能力精湛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学科与个人双向发展。

AC481

服务社会有担当,凸显育人实效

学院聚焦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党的重大理论宣传、学习教育时间节点,扩大理论宣讲的覆盖面、受益群,不断提升宣讲教育的实效性。年均百余名师生赴社区、街道、农村开展广泛宣讲,与润园、平津战役纪念馆、河北区教育局等地开展合作,打造思政大中小一体化、馆校联讲“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得到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

DF680

派出思政课教师赴新疆和田完成天津市第二批马克思主义政治人才培养工程(“津石榴”计划)西部支教工作,组织《光明日报》“建功西部”系列报道融入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与“见行见效”的有机统一。

511C0

扎实推进研究生导师制落实落细,带动导师积极参与“招培就”工作,发挥导师作用,聚焦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实际,帮助学生走出学业和就业困惑,积极打造“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四链模式”,学生就业落实率达90%以上,连续两年获得全校就业工作先进。

C5C4C

学院注重增强教师凝聚力,营造优良院风推动思政课教师师德师风养成。学院党委与纪委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警示与引领并重”,紧扣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特殊使命,以师德反面典型为镜鉴,系统构建“集中教育—常态提醒—文化浸润”三位一体警示教育体系,切实筑牢教师师德防线。

50841

学院党委将师德警示教育融入教师“日常场景”,与纪委联动在微信工作群每月发送“月度工作提示”,从课堂讲授到八小时之外日常生活进行常态化警示。党委统筹打造“思政课建设史展馆”“党建活动室”“学院文化长廊”,纪委打造“廉政文化墙”,形成正面思想引领与反面典型教育的双向互动、同频共振,为培养具备“六要”标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提供坚实保障。

D52C3

A58C4

A2972

C9C07

C0380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团结协作、廉洁奉公、管理规范有序,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提升,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开拓创新精神。未来,学院党委将紧密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重点任务,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党的事业不断输送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培养广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力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权归天津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发展中心)所有